查看原文
其他

围绕咨询师“转行”带货主播的讨论,不要发展为“何不食肉糜”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4-11-28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3-2024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3-2024版)
发出专业靠谱的心理声音:2024一杯咖啡编辑部招募


心理信息共享专

社会热点事件心理分析

AC专栏

近期,在互联网上有一定知名度、话题度的心理咨询师严某宣布自己“转型”为直播带货类的主播,和李佳琦、董宇辉们成为“同事”,引发了不少讨论。

说实在的,我本来觉得这是个人选择,只要不违法应予尊重,何况她也不是什么社会知名人士,没有必要去放大一个素人吧?

另外,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严某并不是第一个在网上带货的咨询师,比她知名度更高、更具争议的完颜慧德,早就在网上带货了,“奶枣”就是其中的出圈产品。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贡献这个话题的讨论度,结果只有一个:给这位“转行”带货主播提供流量。“网红”经济的关键,就在于要有讨论、有争议,这样才有人看你的直播,才有流量变现的可能。

然而,围观了一下这场讨论的发展方向,让我多少有点按捺不住,因为很多发言多少有点“何不食肉糜”感,让我觉得还是需要吐槽个五分钟:



“这是经济问题!”


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有一句名言,出自当时和老布什竞争大位的克林顿:

“笨蛋,这是经济问题!”(it’s the economy,stupid)

最后的结果,他当选了。

原因是老布什讨论的很多内容,话题是不错的,道理也很有道理,但是完全忽视了很多人当时的生活困境。所以,别人用手投票了。

我说围绕此事的很多发言有点“何不食肉糜”,是因为带货主播议题本质上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甚至是民生问题、生存问题。

用“理想化破灭”啦,有没有“伦理问题”啦,甚至更加高举高打的“行业变革”啦,这些词都太“高级”了。

这些话题不是不能讨论,但是在眼下的情况下,都不是问题的核心,距离真实人民群众的生活太遥远了。

像象牙塔里做学问的人研究农村一亩三分地,而且会让旁观者感到心生厌烦,认为这群咨询师怎么不接底气,都不去关注很多人真实的处境。

这么说吧,在当下的中国,带货主播是什么新鲜事物吗,是一种生活体验吗?

都不是。

带货主播,就是解决大量失业群体没饭吃的兜底保证,和过去没有工作的人摆个摊,表演一下才艺,讨点钱糊口,是没有多少差别的。

事实就是,经济下行,大量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中年人面临35岁被裁员。

他们的出路也很有限,要么送外卖、跑快递、开滴滴……

做不了这些苦力工作的,便开始做“带货主播”。

我就刷到过不少这样的主播,因为各种原因自己的本行干不下去了,然后天天在外面做直播,然后插入几个商品,有时候发现别人只看没什么人卖,情绪崩溃还会“数落”起观众,因为他们就靠大家看直播、买点东西,才能有一日三餐。

我不知道严某做“带货主播”的背后是什么缘由,是否她的经济也出现了问题,但是绝大多数带货主播肯定不是李佳琦、董宇辉这样的头部,就是因为没别的工作机会了,所以来这里要口饭吃。

其实,董宇辉不就是因为教培没饭吃,然而改行带货了吗?只不过做出来了而已。

严某因为很多人觉得她应该是有钱人,不至于“沦为”上面的情况,我不清楚这个有钱人怎么去做了主播。但是,我知道的是,很多“有钱人”也是表面风光而已,实际上,经济下行情况下,他们的日子也很不好过:资金周转一下就周转不来了,许多资产不断缩水,比如房产、理财等,可能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是入不敷出的。

比如,曾经有钱人的张兰母子等,不也是通过转型带货主播,并且不断把家庭中的那点事情反复拿来说三道四来换取一些经济回报吗?

当然,张兰母子这种“不要脸”式的直播也引发不少争议,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很多人能够认同的:

一个人要努力活下去本身,不应该被抨击。

说一千道一万,转型“带货主播”的核心问题就是经济,而非其他问题,她原来是什么身份不是关键,关键是作为一个人在自谋出路,在自救,这个权利不能被剥夺,否则就要出大问题。

如果一定要说得学术点,那么,让一个人活下去,才是最大的伦理。任何阻碍一个人活下去的可能性,才是反伦理的。


中产下沉背景下,请不要继续岁月静好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有不少人发出类似“何不食肉糜”般的言论,是源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在过去主要还是服务于中产阶级及以上,也就是收入相对比较稳定,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源于更多物质和时间精力投入的群体。

因此,在服务理念、心理咨询开展方式等方面,其实也是主要针对这一群体而来的,一般不考虑经济下行等问题对人的影响。

但是,事情正在悄悄起变化:

最主要的变化是,中产阶级正在加速下沉,过去的“好日子”可能很长时间不复存在,但是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却不会因为下沉就真的变得无足轻重,反而会因为巨大的落差感,造成更大的心理冲击。


比如,根据今年各地公布数据,中高端餐饮正在加速没落,开始推出“穷鬼套餐”,因为很多人已经吃不起或者觉得没必要去消费好一点的吃食了。

过去只是服务于老年为主的社区食堂,因为便宜,成为许多年轻人解决吃饭问题的地方。

再比如,很多失业群体,盯上了免费公共机构的资源,比如图书馆的座位一座难求,很多人就在这里泡一天,享受免费的水、免费充电头,以此打发时间。

甚至有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深夜时段已经成为部分年轻人“寄居”的场地,他们是连租房这笔钱也最好省下来了。


这并不简单是没有钱的问题,背后也会对一个人的心理产生较大的触动。

我个人认为,经济下行周期人的心理状态,和上行周期会有较大不同,在家庭养育、婚恋观念、自我意识等方式,都会有较大变化。

比如,对家庭的重要性会如何看待,对“一代不如一代”如何应对?

比如,对婚姻恋爱是否还能继续自由,还是迫于经济压力?

比如,长期悲观情绪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

过去40年,国内绝大部分的心理理论、心理培训,其实是在经济上行周期下创立和完成的,绝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师也是接受了上面这些理念熏陶并培养出来的,所积累的工作经验也是如此。

这一部分,是否能够简单套用过来,去适应当下呢?还是要从头到尾,进行理论到实践的再造?

我认为,这里其实有大量的课题需要做,而这才是当下真正迫切的任务。

至于某个咨询师能不能做带货主播上,真的没那么重要,假如把这个当做首要议题去关注,那才是真的“何不食肉糜”。

希望看到的是,有更多心理工作者能够站出来,深入一线:

去了解那些在图书馆长期居住、长期待业的群体,他们有哪些心理需要?

去了解那些中年破产、失业,家庭面临严重危机的群体,他们有哪些心理需要?

去了解那些在跑滴滴、跑外卖的群体,他们又有哪些心理需要?

……

对于这种可能爆发的群体心理危机,我们又能做什么?

当然,从学术角度,能够探索出一条更符合这种大背景的心理工作法?

请不要继续岁月静好,云淡风轻了,现实没有那么舒爽。

值得一提的是,某个咨询师转行做带货主播的背后,也应该让我们看到,其实心理行业也在面临经济困境,咨询师也需要面对自己的生存问题。

要知道,经济问题具有传导性,即便你现在感受不强烈,不代表下半年就不会传导到你这里,不代表明年就不会……切勿觉得这是别人的事情,这可能就是你的事情。

当然,对于咨询师来说,或许经历过,能够更好地共情中产下沉时代的来访者们。

值得思考的伦理问题,其实是如何降价


咨询师确实有需要考虑伦理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带不带货,而是咨询费用怎么降价。

当很多人的收入下降,或者对未来的预期悲观,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能拿多少钱出来做咨询,或者能不能拿出钱来呢?

从商业角度看,为了匹配消费者当下的消费处境,很多商家已经自觉降价,打折甩卖。全国很多商业地产,也在主动降低房租,让商家能够经营下去。

咨询服务当然不是简单的商业产品,但是也需要面对基本商业逻辑,不能说我认为自己的服务还是值这个价格,所以完全不顾市场形势的变化。

更何况,当商业都开始降价以贴近消费者了呢?


我认为,全国的咨询师,都应该慎重、及时地去考虑一个很重要的伦理问题:

当经济下行,来访者普遍收入都会受到影响的大背景下,你的咨询费用是否下降,以及降价幅度问题。

事实上,如果咨询费用继续保持原来水准,可能才是一个真正值得思量的伦理问题:

当来访者的经济情况不佳,你还要继续维持你原来的水准,你把来访者的处境置于何地?

这不是给一个例外、破例的问题,而是主动的、系统性的下调。

很多咨询师忌讳谈钱,但是钱就是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不能避而不谈的。主动提供更符合这个时代市场价格的咨询服务,恐怕才是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甚至你要感谢还有来访者愿意以毕竟低的价格,和你做咨询,因为经济进一步下行的话,他们很可能要砍掉这笔可能“可有可无”的支出。到时候,你可能也失业了。

因此,这也是经济下行周期,咨询师要直面的现实:

今后自己的经济情况,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好了。你做好这个准备了吗?

如果接受不了,那可以转行,或者兼职找补。你又做好准备了吗?

我个人认为,严某问题在国内产生争议的实质,其实也是这一点,只是在很多讨论中被有意无意地加以忽略了。

试问一下,除了做心理咨询,有多少心理咨询师敢拍拍胸脯说,我能在市场上找到一份收入、工作环境还可以的别的工作?

以当下就业形势来看,很多咨询师转行别的职业,可匹配的工作技能和经验大概率是没有的,可能还真的只能去做做“带货主播”,毕竟口才还可以。

要么,去送外卖、跑滴滴,然后附加提供点情绪价值了。

所以,难道到时候我们还要讨论一下,咨询师去跑滴滴、送外卖的伦理问题、理想化破灭问题吗?这就真的变成“何不食肉糜”了!

最后,也恳请各类行业协会、学会、主要平台也不要总是放在做各类培训收费上,也要发挥点作用,比如,帮扶关心一下生活陷入困境的咨询师,亦或者从行业引导角度,带领咨询师及其他心理服务者能够主动降价,与来访者共克时艰。

当然,自己的收费也要下降,没道理你的主要客户群体收入预期下降,你还是坚挺着。这真的很不伦理。


End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听过许多人的故事,也有了自己的故事。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4500小时,人际整合取向,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历史人文、社会心理学、哲学思想史。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我找不到归属感”|被忽视的童年情感,让你沦为“局外人”
“伴侣的控制欲太强了怎么办”?|“控制狂”背后的6项真实意图
这两句话,真的不要跟孩子说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9月线上心灵聚会报名:共情练习,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活动报名|《早安怪物》系列线上研讨:五位来访者的治愈历程

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自杀干预实用技术》线上系列研读报名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4年度目标版)
我想找个人聊聊:一杯咖啡换一次心理咨询(2024)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杯咖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